热点新闻

2017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运营行业调查报告

2018年06月11日
导言

当此文刊印并呈现在各位面前的时候,应是“山寺桃花始盛开”的人间四月天了,正是开荒播种,奔走四方的时节。

商用车车联网一向偏重于安全管理,一直到现在。回头来看2017年的商用车车联网行业,平淡无奇,除了政策更为严厉之外,貌似没有其他可以值得称道的大事情。各地政策推动了两个事情,一是湖北省强制推广4G车载视频监控在道路客运车辆上的应用;二是湖北、江苏、河南、贵州、湖北等省份陆续上马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,为管理单位分忧解难。另外,江苏交通厅酝酿推动营运车辆主动安全防控设备安装和应用,除此之外,在以政策为主要驱动力的商用车车联网行业就没有其他新鲜事了。大环境是,道路客运运输连年持续下滑,公路货运则连续多年保持正增长,但增长幅度有限,道路运输行业对于以智能化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,有着更为现实的需求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乘客和货主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,以及对服务品质需求的提升,也在倒逼着道路运输行业以及商用车车队管理行业改良服务品质。

风起于青萍之末。看似没有风平浪静,实则暗潮涌动。

车载信息化设备,已经不是以往除了满足监控管理需求的存在,而是与车辆本身的信息化融为一体,与运输业务流程紧密结合,甚至与道路交通、城市运行都有关联。商用车车联网在国内被人为的缩小了服务范围和应用延伸,但技术的发展以及强大的内在服务需求,一定会冲破无形的禁锢,超越政策驱动的范畴。

2017是人工智能落地之年,城市管理、交通管理等领域都在大谈特谈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,商用车车联网在人工智能“赋能”之后,会发生哪些变化?我们预言,智能驾驶最先落地的领域,一定是营运车辆,也就是道路运输信息化领域,无人驾驶卡车、无人驾驶公交一定要比无人驾驶乘用车更早落地,更快发展!

这是一个并没多少镁光灯的行业,虽然有多如牛毛的汽车媒体,以及诸多交通运输媒体,但关注商用车车联网行业发展的媒体,却是屈指可数。为什么?行业轮廓不清,体量太小,依附于道路运输行业之上,本体创新能力较弱,只有在发生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时候,我们才会在大众媒体上,看到某某监控中心负责人被控制、被拘留、被判刑的信息。

企业不固步自封,勇于创新和突破,寻找新的模式,才是行业发展壮大的原生动力。作为行业媒体,我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。

自2009年,ITS114/IOV114开始做商用车车联网(以前叫卫星导航车载运营)行业调查以来,2016年的调查是唯一一次未能完成的,因为数据样本太少,无法支撑起一个报告样本。2018年初,借运营商们再燃斗志的大势,我们再次发起了行业调查。本次调查有近60份数据,与往年相近,有近三分之一为定向邀请参与,其他为通过微信公众号渠道、微信群参与。

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业内朋友,你们热爱这个行业,胸有全局,志在未来,祝你们2018,发发发!

 
 
1.
 
环境

首先是行业发展的大环境。如前言所说,2017年并没有什么影响全局的行业事件,与行业衰荣休戚与共的政策支持,在这两年也收紧了绳索,不仅对政府平台实施考核,对运营商也进行月度考核,强压运营商做好平台服务,不仅要监控到车,还要能联系到人。因此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行业环境不及格,很好和非常好的,仅三成,剩下四成多觉得大环境一般。

\

对于商用车车联网行业而言,行业大环境,最重要的就是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支持。从调查结果来看,近七成不太满意政策环境,不知道是不满意运营商考核制度,还是不满意没有推动新的设备换装。

\

整体环境不太好,那么自家公司运营的怎样呢?看起来大多认为处境一般,也有自评满分,很满意的,但并不多。就ITS114/IOV114了解的情况来看,新业务开拓的自评分数有些虚高,但的确也代表着行业整体在原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无力后,寻求突破。

\

那么对行业未来发展,又怎么评分的呢?很悲观的近10%,觉得得过且过的超过四成,比较乐观和很乐观的,接近四成。怎么评价这个分数呢?如果这是一个新兴行业,这样的评分难免让人丧气,如果是一个夕阳产业,这个数据就有些虚假,从评分我们也可以了解到,这个行业正在进入横盘整理的阶段,50%乐观的要带动40%的中间派,剩下的10%要么被淘汰,要么就转型推出行业。

实际上,这两年行业内的整合还是有一些,但是很遗憾,整合比较成功的很少,也没有出现行业龙头类企业,自亿程信息被新宁物流收购后,就没什么令人兴奋的资本事件了。

\

2
 
行业热点

 首先来看大家关注什么。一目了然的是,主动安全防控非常受关注,毕竟这是自5号令之后,最有可能国家出台强制安装政策的硬件产品,就像塘养的黑鱼,在饿了许久之后,闻到了些许血腥味,等待着政府的“投食”。其次就是4G车载视频监控和第三方安全监控。

2.1  4G车载视频监控

湖北省2017年财政补贴7000多万给全省两客一危车辆安装4G车载视频监控,湖北省内的运营商和少数几家入围的设备供应商,“吃”了个饱,想必其他省份的运营商只有眼红的份,若是自己的地盘也有类似政策,政府来补贴推广,该多好!当然,4G车载视频监控必然是有利于安全监管的,否则湖北省也不会花大力气来做这个事情。4G车载视频监控主要的功能就是实时可视化,同时也可以基于视频分析做更多安全方面的监测,如站外上下客、是否按规定休息、是否配备双司机等等,另外还可以做疲劳检测、客流统计等等,相应的会带来运营维护成本的升高以及服务费收取的提高。

那么2018年,是否有经济较为宽裕的省份来做推动呢?我们与您共同期待。

2.2 第三方安全监控

其次就是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控平台的实施,据ITS114/IOV114统计,目前实施了第三方安全监控的省一级平台,如上海、江苏、湖北、江西、贵州、河北、黑龙江、陕西、四川,都是由上海环亚保险主导实施的,只有部分市级平台不是上海环亚保险牵头。那么为什么大家还如此关注呢?这大概可能是对第三方跨界闯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割,且把自己排除在外的不满,当然也是在观察自己能否分食部分蛋糕的可能性。这不,广州、长沙两省会城市就是由传统企业操作主导第三方监测平台。

\

2.3 主动安全防控

2017年4月1日,部标《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》正式实施,JT/T1094标准中,要求车高超过3.7米时,需安装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(ESC);车长大于9米的客车,应装备前撞预警系统(FCWS)及车道偏离预警系统(LDWS)。为减少营运客车爆胎失控引发的事故,要求营运客车应装用无内胎子午线轮胎、胎压监测系统或胎压报警装置。

《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一部分载货汽车》今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,要求所有货运车辆均应安装符合要求的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,并明确要求所有N3营运货车均应装备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(ESC),以此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。(N3营运货车是指重质量大于12000kg的货车)

2017年,《江苏省重点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终端技术规范》、《江苏省重点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平台技术规范》和《江苏省重点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通讯协议规范》已经通过团体标准审定,并已发布。江苏交通厅宣布,2018年6月底前江苏省将完成所有"两客一危"车载终端设备的安装,并在此基础上,逐步将安装范围扩大至城乡客运车辆、半挂牵引车和重型载货汽车(总质量为12吨及以上的普通货物运输车辆),力争2020年底全部安装到位。

这就是为什么主动安全防控这么受瞩目的原因。刚好,市场上有三四十家从事ADAS技术研发的初创企业,以及部分从车载视频监控设备生产升级ADAS技术研发应用的企业,政策要求和市场落地需求相结合,将会推动这一技术在运营车辆领域应用发展。

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模式问题。因为成本以及道路运输行业的未来增值预期偏低,由运输企业负担实施,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大家都希望政府能搭把手,就像4G车载视频监控在湖北的推广一样,这是最简单的模式,政府考核并补贴,简单迅速,最符合车队运营商们的胃口;其次就是比较复杂点的,引入保险公司、通信运营商以及其他社会资本,来做PPP模式,以政府分期付款或者增值服务来收回成本和获取收益,但对于运营商而言,缺点显而易见,一是自己很可能被排除在外,或者丧失主导权,二是即便参与在内,也是要做长期买卖,而不是来点快钱。基本上形成共识的是,主动安全防控技术的推广,必须政府强制推行安装,否则难成行。2018年的两会上,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成平就建议全国的“两客一危”车辆都强制安装具有主动安全智能防控功能的车载终端,具备实时定位,4G智能视频,主动防疲劳、防碰撞,高级辅助驾驶,不良行为监控和整车安全运行监管等功能。

当然,还有技术上的问题,现在只有江苏出台了相关的标准,想必交通运输部日后也将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和检测要求,否则鱼龙混杂,各家都说各家的好,装上了没效果,反倒影响整个行业。就ITS114/IOV114的了解,去年江苏一些运营商大规模开始选测一些企业的产品,包括新疆、贵州也有零星运营在测试,但就江苏的测试情况来看,实测结果并不很让人满意,离文案宣传上的参数还有些距离。

\\\\

 

 

 

2.4 运营商考核

2016年9月,交通运输部印发《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》,要求对联网联控平台进行考核,考核对象包括运管机构和车队管理运营商。2017年,除少数几个省份未公布考核结果外,其余省份每月都会在相关网站上公开考核结果,湖北省还经常发布要求连续三个月考核不及格的服务商整改、停止新接入车辆的处罚通知。

重压之下,必然让一些“甩手掌柜”式的运营商不太习惯,入网率、上线率、联网率、数据交换成功率、轨迹完整率之外,还有数据合格率、超速时长、超速次数等等数据上报,这些都对终端和平台有较高的要求。

但我们来看调查数据,认为考核机制有效果的,不到五成,偏负面的接近10%,这倒是个有趣的数据,个中原因,可能还是对考核机制的不满吧?另外,考核重压之下,超过六成的运营商认为并没有提升了服务费的收取水平,这或许是最现实的原因,付出更多,但获得并没有相应增长。

还有一个考核的,就是无车承运人的考核,但一年就考核一次,不合格的就要退出试点,年初公布的信息,就有50多家被淘汰。无车承运人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车队管理运营商的升级版或者专业版,靠服务赚钱,而非政策。

 

\\

2.5 金融与数据

汽车金融,尤其是租赁、贷款、二手车交易、共享汽车等细分场景,对于车载定位设备的需求较大。从社会发展大趋势而言,降低个人拥车欲望和私家车使用频率,对所有拥堵城市都有着迫切的需求,共享汽车、租赁汽车、网约车仍然是目前资本市场的热点,这有点“政治正确”的味道,符合未来发展嘛。传统的,银行、汽车厂商的金融贷款机构,虽然也是汽车金融,但方向是个人消费者买车,让汽车变得更像大众消费品,但贷款买来的车,都会要车主花个几千块装几个明的暗的定位器。

除此之外,货运车辆的ETC、加油等联名卡,也可以视为汽车金融的一种形式,中交兴路、货车帮、宏地科技等在这个领域都有建树。

但对设备企业而言,普遍来说,有定位器,才有汽车金融。自部标机的红利变成微利甚至无利之后,定位器养活了眼看着要滑入困境的设备企业。同时也让诸多流量卡商们多了一个卖卡的渠道。

从数据来看,接近一半的企业已经进入到租赁、共享汽车等细分车辆运营领域,且多具有城市属性。但仍有部分企业不太了解这个领域,所以,汽车金融定位器企业们,这个市场远未饱和,还有机会

\\

 

车队管理数据,这是一个问了几年的问题,2014、2015年,我们的问题是,数据是否提供给第三方,回复“有”的两年都在60%左右,今年的问题是是否提供数据增值服务,但回复“有”的刚过四成。这说明什么呢?大部分车队管理运营商都没有数据清洗、数据处理的能力,很多位置数据放在服务器里,没有用处。但对于中交兴路、易流科技这样的运营商来说,这样的数据却能够做很多事情,当这些数据和加油、通行费、汽车金融等交易数据结合起来,能产生更大的价值。对于一些城市内的网约车、出租、公交、商砼、混凝土等车细分车辆运营商来说,卖数据已经不是公开的秘密了。但很遗憾,发达的城市,数据才更有商品价值,欠发达的城市,这样的数据不足以为城市交通运行分析、出租车投放、公交线路优化、实时公交APP、交通仿真等提供支撑,甚至于城市管理者根本不需要做以上这些分析。

\

2.6  服务

2017年,车载设备一体化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,并没有形成趋势,这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一体化设备多面向客运车辆,而不是货运车辆,货车对车载设备一体化的需求,可能更多在于娱乐、流量、安全监控等方面,我们的设备企业们,并没有抓到重点。或者即便能提供此类设备,但面度高度分散的货运市场,也没有抓手,因为这不是政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
但随着G7、满帮、易流科技、货车帮等货运平台的发展壮大,这类平台对于司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后,带主动安全、大屏幕、娱乐、流量共享等功能一体化终端,或者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。

从运营商的角度而言,不管是从收取现有服务费,不让司机抗拒安装、拆掉终端的角度出发,还是想增收一些增值服务的服务费的角度出发,在原来的服务链条上,把司机也拉进来,并作为核心之一,才是明智的未来之选。

\

3
 
设备

2016、2017两年,是商用车车联网设备行业的洗牌时间,不少老牌设备企业都放弃了部标机甚至于整个车载设备市场,要么转型做运营商,要么离开这个行业。当然也有部分重新杀回来的,主要原因是3G、4G车载视频监控设备和汽车金融定位器的小爆发。

留下来的企业,主要集中在深圳,博实结、有为、锐明、首航、华宝等是其中主力。此外,珠三角之外主要是厦门雅迅、海康威视等,海康威视主要提供车载视频监控设备。

\

还在市场上打拼并专注于商用车车联网设备行业的企业,再发展壮大有两个希望,一是寄希望于新的设备需求,而且自己恰好已有准备;二是寄希望于政策强压下的设备升级换代。2013年开始的部标机强制安装,2014是高潮期,按时间,应该是这两年开始换装了,但市场到底有多大,取决于前一批设备的质量有多好。

\

4
 
未来

看未来,先看现阶段的需求。对现有收服务、赚硬件差价的模式,虽然习惯而且养成了路径依赖,但仍想要新的商业模式:第三方安全监测是新的商业模式,但和自己没什么关系;货车金融是新模式,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玩;汽车金融是新模式,但肉多,狼也多,门槛不高……主动安全防控设备的推广,或许可以探索探索新的模式,货运信息服务,也可以摸索摸索新模式,但估计不是行业内诞生新模式。

紧随其后的需求,是硬件产品、国家政策、资本投资、细分解决方案。硬件产品,无外乎主动安全防控、4G车载视频监控、一体化车载终端;国家政策,无外乎政府强制、政府补贴;资本投资,这个就比较难说了,这个行业苦哈哈的,这么分散,资本大概不会有多感兴趣吧?在调查中,只有少数人回答了问答题,有一位的回答是,目前商用车车联网融资的方向,主要集中的在有海外领先企业及大企业背景的创业者,其他贸然进入的本土草根创业者将更艰难,资本市场更残酷。这也是现实吧?没有名校、名企背景或者不是官二代、富二代的创业者,得到资本青睐的可能性有多大,大家心知肚明。

至于细分解决方案,怎么说呢,只要开得起价,或者愿意花心思花时间去落地,总是会有成果的。

\

看好哪一类型的运营商发展。这个问题,我们在2014、2015年的调查中,也包含在内。但有意思的是,顺序有些变化。2014和2015年的调查中,最被看好的是细分领域专业运营商,而且领先排在身后的综合性全国运营商20个百分点左右,而今年调查结果显示,后者领先了3个百分点;同样,在2014、2015年的调查中,几乎没有运营商看好城市级综合运营商的未来发展,但今年的调查表明,看好城市级综合运营商的,和看好区域性综合运营商的一样多。

那这两年,行业发生了什么?做细分领域的,落地推广遇阻,即便是在物流领域有优势的易流科技也被跨界进入的货车帮、运满满们所压制,其他细分运营就不必细说了。此外,网约车监管、共享汽车、电动单车等车辆管理需求,给了城市级综合运营商们发展良机,而区域性综合运营商,以往在两客一危车辆领域的优势,现在反倒有些“累赘”。

\\\